直播语音群聊 vs. 播客
在上一篇关于Clubhouse的文章中,我们偏重介绍了a16z这家Clubhouse背后的投资公司和它的播客矩阵,并且提到了一些人士对于“Clubhouse vs. 播客”的看法。Clubhouse热度持续不下,竞争者开始摩拳擦掌;尽管被“墙”,目前国内也出现了类Clubhouse产品。今天这篇,「播客一下」继续聊聊“直播语音群聊 (live group audio)vs. 播客”。
在一个社会关系着重依赖于网络媒体的时代,声音的亲密使得音频媒体更具吸引力。尤其在疫情背景下,这种情感满足被突出了。
播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无画面的内容让人们更专注于声音,你能直接从语调中感知到说话人的情绪、暗示或是别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受限于文字。(更别说音频可以帮助眼睛稍微远离一下无处不在的电子屏幕。)
国外——尤其是美国市场的播客发展,推动了音频产业的又一次起飞。而在播客和智能音箱的语音助手之外,音频还有更多可以发挥作用的场合。“事实上,我们预计,未来十年的音频创新将与过去几年我们在视频应用程序中看到的相媲美。我们相信,除了被动式聆听,音频产品还有更多的机会。”这是a16z普通合伙人Andrew Chen在2020年12月,于《社交的下一个阶段?请仔细聆听(The Next Phase of Social? Listen Closely)》文章上表示的看法。

Clubhouse的火热可能佐证了这一观点,这个赛道很快就要面临线直播语音群聊App的激烈竞争。Twitter Spaces处于测试阶段,马克 · 库班(Mark Cuban)正在推出一个名为Fireside的东西,国内也出现了“对话吧”这样的产品。

播客从业者发出了担忧的声音:这种形式会否成为播客的替代品?对很多人来说,Clubhouse给人一种聊天的陪伴感,在陌生人群中;而播客很大程度上也传递出这种印象。尤其目前,国内播客还并未培养起庞大稳定的听众群体,与此同时,大家对Clubhouse的热情不言自明。
不过实际上,专业人士给出的回答都是,“不会”。
从大多数的分析来看,这个回答的关键在于,就形式而言,直播语音群聊不等同于播客。
比如播客服务公司Pacific Content的副总裁Steve Pratt总结道,播客是按需播放的节目,听众可以点击时间轴上的任何一处收听。好的节目都需要制作,经过编辑剪辑后再播出。国外已经成熟的叙事类播客,采用了讲故事的模式,并提供丰富的声音,在听众的头脑中创造场景和情感。到目前为止,Clubhouse没有这些特性。
而Clubhouse反之也可以做播客不能做的事情。如果想创建一个现场节目,比如脱口秀,同时想与观众互动,Clubhouse才是那个更好的选择。
过去视频赛道的多方竞争也为大家提供了经验。播客通讯Hot Pod创刊人Nick Quah提醒到,这并不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竞争,只要想想Netflix和有线电视的关系——它们竞争,但也共存。当然他也确实认为“直播语音群聊”的格式比播客更适合特定类型的音频创作者。
为了让这个“不会替代”的逻辑更加严密,这里需要补充两点。
首先,从某种角度来说,收听是一项互斥的行为。听音乐,听播客,享受线上音频聊天,你只能参与一个。这些音频形式都在争夺耳朵的使用权。但Nick Quah指出,也可以从非零和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花在任何一种音频格式上的时间,理论上可以增加音频体验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可以渗透到其他地方,反过来会提升听众消费音频的时间。
比如去年10月,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与媒介研究公司Edison Research联合发布的《2020年非音乐类音频报告》(The 2020 Spoken Word Audio Report)指出,过去六年,非音乐类音频占所有音频内容的收听比例增加了三成,仅2020年一年就增长了8%。

其次,Clubhouse这样的App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社交音频”,它的社交性被重点突出,而这并不是人们对播客的想法和定位。
《纽约时报》认为Clubhouse引发了关于音频是否为社交媒体下一波浪潮的争论,它将人们的数字连接方式从文本、照片、视频转变为老式的声音。在上文a16z那篇文章中,他们想象的也是社交和音频可以走向何处:音频可以激发的情绪——音乐会的高潮、婴儿的笑声、体育场观众的咆哮——本质上是社会性的;而播客更多是单向的。
就如同视频领域的竞争结果,上述的差异其实关涉到不同的音频格式可能最终也会形成区分更加明确的媒体类别这个问题。
Nick Quah认为,新媒体形式的兴起可能会导致新播客数量的减少,但这并不是一个消极的结果。长期的积极竞争下,新播客的制作可能会放缓,但最终结果是播客将作为一个媒体类别可以被定义得更为具体。将来,当人们需要精心制作的故事和场景,或者按需播放的音频体验,就可以直接转向播客。
在播客之后出现的Clubhouse可以被视作音频创新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新事物,而它们之间的区分——一个更偏向精细化制作的内容、一个更偏向社交,将会走向不同的道路。
相比于播客,Clubhouse及其竞争对手其实更有可能进一步影响传统广播电台,因为这两者都是实时、非点播的模式。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如果Clubhouse上出现很多专业主持人,它将削弱以谈话为主的那些传统广播电台的价值。
当然,Nick Quah也表示,Clubhouse 和直播语音群聊的体验的确有可能对播客的发展构成威胁。如果音频流媒体平台和广告商对这个类别的音频更感兴趣,并相应分配他们的关注度和资金,确实会对在播客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市场产生影响。
但他们的共识依然是,Clubhouse不会是播客的未来。
更准确地说,它们都是音频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行业专家Evo Terra在自己那档关于播客的播客节目“Podcast Pontifications”中提到,他虽然不认为社交音频是播客最终的进化形式,但确实相信社交音频将与播客一起存在,而且两者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设想未来,也许我们会在不同的平台做音频社交、听播客、开语音会议等等等等。
正如Nick Quah所言,没必要把播客当作承载所有音频格式的容器。音频领域出现新的花样是很正常的。创作者需要关注的是,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形式,都要了解你的听众,更重要的是,做出高质量的内容。
参考链接:
https://www.vulture.com/2021/02/does-clubhouse-mean-bad-things-for-podcasting.html
https://blog.pacific-content.com/heres-how-to-think-about-clubhouse-audio-strategy-64711dd3f6c1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15/business/clubhouse.html
https://podcastpontifications.com/episode/is-clubhouse-the-future-of-podcasting
撰文:得闻
编辑:杨一